Horbia碳硫分析仪作为金属材料检测领域的核心设备,通过高频感应炉燃烧与红外检测技术,实现钢铁、合金等样品中碳硫元素的高精度定量分析。其操作规程涵盖设备准备、样品处理、分析执行与维护保养四大环节,确保检测结果符合ISO 9556及GB/T 223标准。

一、设备准备与校准
1.开机预热:启动仪器电源后,预热时间需≥30分钟,确保高频感应炉温度稳定在2000-2500℃。同步开启氧气供应系统,调节压力至0.04MPa,并通过“对零”功能校准碳硫检测池基线。
2.标准曲线校准:使用一级标准物质(如GBW01301a钢标样)进行三点校准。以0.05%、0.5%、2.0%碳硫含量的标样为例,通过仪器自动滴定系统生成校准曲线,确保线性相关系数R2≥0.999。
二、样品处理与装载
1.样品制备:将固体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下,粉末样品需用锡箔包裹(厚度≤0.1mm)以防止飞溅。称取0.5g样品时,使用精度0.1mg的电子天平,重复称量3次,误差需≤0.05%。
2.助熔剂添加:在坩埚底部铺设0.3g硅钼粉,随后加入样品与0.5g纯铁助熔剂。针对高合金钢样品,需额外添加0.2g钨粒以促进燃烧。
三、分析执行与结果判定
1.燃烧分析:点击“启动”按钮后,高频炉以20MHz频率引弧,燃烧时间控制在45-60秒。燃烧过程中,红外检测器实时监测CO2与SO2特征吸收峰(波长分别为4.26μm与7.4μm),数据采集频率达100Hz。
2.结果计算
仪器自动扣除空白值后,通过公式计算含量:
①碳含量(%)=(标样碳含量/标样滴定体积)×试样滴定体积
②硫含量(%)=(标样硫含量/标样滴定体积)×试样滴定体积
③重复性要求:碳含量≤0.02%时,RSD≤5%;硫含量≤0.005%时,RSD≤8%。
四、维护保养与故障处理
1.日常维护:每日实验后,清理燃烧室积灰并更换除尘滤纸。每周检查氧气减压阀密封性,使用检漏液确认无气泡泄漏。
2.常见故障排除
①碳结果偏低:检查碳吸收液是否浑浊(正常应为浅蓝色),必要时更换并重新标定。
②硫结果波动:确认硫检测池温度是否稳定在110℃,若偏差>±2℃需校准温控系统。
Horbia碳硫分析仪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,将检测误差控制在±0.002%碳、±0.0005%硫以内。操作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,定期参与设备比对实验(如CNAS能力验证),确保分析结果的可追溯性。